杭城戒烟门诊无人问津 每月一位病人是常态

更新时间:2015-08-27 02:19:08    点击次数:1750次    字号: 大号 中号 小号

  知晓率低、药物不纳入医保 尴尬背后亟待转型

  日前,“全国戒烟中西文化差异”研讨会在浙江大学举办,浙大医学院控烟研究中心杨廷忠教授指出,如今戒烟门诊都已名存实亡。他建议,让临床医生参与到控烟、戒烟服务中,对烟民进行询问和劝导。

  随着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吸烟成瘾纳入慢性病,以及2010年杭州正式实施《杭州公共场所控烟条例》,杭州市二级以上的综合性医院,均陆续开设了戒烟门诊,如今平均每月只有一位病人,陷入“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这份“尴尬”背后的原因为何?又该如何破解?为此,记者走访调查了杭城各大医院探寻答案。

  现状

  戒烟门诊门可罗雀是常态

  市红会医院每周三有半天的戒烟门诊开诊。前天上午,记者走进该院,在医院自助挂号机上,挂了戒烟门诊的普通号,显示为1号,此时已经是10点52分。转悠了一圈后,并没有发现“戒烟门诊”的牌子,询问护士被告知,直接去呼吸内科就诊。

  在市中医院,倒是有“戒烟门诊”专门的牌子,但走进诊室,却发现是呼吸内科的普通科室。问及戒烟门诊的去处,一位医生指了指隔壁,“呶,就是呼吸内科专家门诊。”

  在浙医二院,戒烟门诊也没有单独挂牌。“戒烟门诊和呼吸内科是一样的。”值班护士说。

  “我们这个戒烟门诊,一个月不见得有一个人来。开了四五年,几乎没有人是来专门看戒烟的,顶多有几个来咨询与戒烟相关的问题。”市中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付骞说。

  市一医院的戒烟门诊从2008年到现在,真正接待的戒烟病人也只有100多个。门诊坐诊医生、心脏中心主任王宁夫坦陈,刚开出时,一个月还有七八个,现在一个月大概只有一个病人。“其他医院戒烟门诊的发展也不容乐观,一个月一个病人算是常态,出现就诊量为零的情况也不稀奇。”

  探究

  知晓率低、药费高造成尴尬局面

  我市的烟民数量并不少,可戒烟门诊却仍无人问津,原因到底出在哪里?

  “啊?还有专门戒烟的门诊?”昨天,记者随机走访了几位烟民,正在吞云吐雾的“老烟枪”都颇感意外。

  市红会医院吴晓晖医生说,往往是病人去医院看病,看到有戒烟门诊,就顺便看一看。许多吸烟者想得到帮助,却不知道戒烟还可以挂号、就诊。“有病人在呼吸科咨询气管及肺部问题时,会问一问有没有戒烟方面的建议,这时我们就会动员他们戒烟。”

  除了门诊知晓率低之外,戒烟观念不强也是戒烟门诊门庭冷落的原因之一。“人们对吸烟危害的认识还不够清楚。”浙二呼吸内科主任陈晓说,由于烟草对人体的危害是慢性的,公众很难在短时间内意识到吸烟有害。

  “有人认为吸烟成瘾是一种生活习惯,甚至会有‘哎呀,到一定程度再戒吧’的推托想法。”王宁夫主任说,没有疾病就不会有意识去戒,另外,花钱戒烟也会舍不得。

  据了解,在戒烟门诊配的戒烟药并未被纳入医保,需要完全自费。一盒戒烟药三百多元,大概3个月可戒除烟瘾,总花费2000多元。“有的人来问,一听药费扭头就走。还有很多病人看过一次,第二次就不来了。”市中医院付骞医生说。

  建议

  医院:将控烟课程纳入医学教育

  如何破解戒烟门诊衰落的难题?国外研究表明,在普通临床诊疗中,医生通过戒烟劝导和帮助,可使大约30%的吸烟者产生戒烟意向,其中6%的人戒烟成功。因此各大医院的戒烟门诊,与其“等待”烟民上门,不如“主动”出击。

  杨廷忠建议,应该让全体医生参与到戒烟工作中,因为疾病线索容易建立戒烟动机。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医生的劝导能够使病人增强戒烟动机,形成对医学戒烟方法的信任。鉴于我国医生面对的病人多、工作量大,杨廷忠推荐应用‘询问-劝导-技术劝导’的方法。

  但是目前有两个障碍摆在眼前:医生自己吸烟率高达23%,发达国家医生吸烟率仅约6%,医生的吸烟行为影响他们戒烟服务的态度和行为;医学生或医生对控烟、戒烟服务内容不够了解。

  “我国有183所大学招收医科本科学生,涵盖公共卫生、医疗和护理等专业,每年约有10万名毕业生,应将控烟和戒烟内容作为医学院校教育的必修内容,对大学老师进行系统培训。同时,临床各科临床诊疗操作指南中应有戒烟服务的内容,各科医生须向病人提供戒烟帮助服务。”杨廷忠说,日前,浙江大学控烟中心在全国选择阜外医院等10所大学的附属医院,将实施新临床戒烟方案。

  患者:戒烟除了毅力还应寻求帮助

  “戒烟比戒毒还难,复吸可能性很大。交际、谈工作,烟一掏出来,香烟就又抽上了。”吴晓晖主任医师遇到过一位40多岁的男士,做工程经常请客聚餐,一天抽两三包烟。得了肺炎的他在戒烟门诊进行治疗后戒了烟,但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他停了没多久又复吸了,还向医生解释,“我不想吸,可别人硬要递给我。”

  “戒烟过程中,凭个人毅力干戒,成功率为3%;而使用心理干预、心理辅导加药物辅助,成功率也仅为60%。毅力很重要。要有戒烟的强烈愿望,并且要选择一个好时机,在生活工作比较平稳、压力不大的情况下果断戒烟,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

  王宁夫主任建议,戒烟时要积极寻求医学帮助,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戒烟。比如一个月不吸烟,这时你的生理依赖已经慢慢淡化,但一个月后到三个月之间,心理依赖还没完全去除,就有可能复吸。“有的人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比如看到烟灰缸或办公室里有人吸烟时,就会产生吸烟的冲动。这时可以从原来放烟的口袋里,掏一些戒烟糖嚼嚼,形成一种新的特定的冲动,就能解除心理依赖。”

 

控烟一张图

查看更多
投诉实时地图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1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