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烟草主管部门控烟是与虎谋皮

更新时间:2016-03-22 03:36:51    点击次数:1670次    字号: 大号 中号 小号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烟草专卖局副局长表示,在烟盒上印警示图片不符合中国文化传统,目前也没有印制的打算,并强调中国是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的,并没有违约。真是这样的吗?

  其实,用“民族文化”这类高大上的字眼反对禁烟标识,毫无逻辑。事实上,世界上不少国家过去的烟盒也曾设计精美,充满文化气息,因为精美烟盒本身就是香烟的“名片”,用于吸引顾客,增加产品销量。若这也能算是文化传统,那很多国家都有这种传统。为了公民健康,他国能果断抛弃,我国又有何种理由例外?漂亮烟盒大行其道,算不算违约了呢?当然算。世界卫生组织近年发布的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目前相关的警示规定远未达到《公约》的要求。若这也算履约,那何为违约?

  不严格履约,是对公众健康赤裸裸的蔑视。研究表明,中低收入国家公众对烟草危害的认识水平极低,而相比于纯文字警示,图片警示更直观,效果持续时间更长,图片产生的恐惧感也能增强吸烟者戒烟的动力。更重要的是,图片警示能很好地抵消烟草企业的误导作用。而中国一成不变的纯文字警示不仅不能有效降低吸烟率,甚至民众对警示语本身都已麻木。时至今日,图片警示的有效性已被20多个国家证明,但烟草专卖局还坚持不采用,这种对民众健康赤裸裸的蔑视,不愧是“宁要漂亮烟盒,不要公民健康”。

  挨骂也要保烟盒,是因为烟盒已成烟草“最后的广告”。随着全面禁止烟草广告时代的来临,烟草行业自然会百般阻挠对烟草包装的限制。国内的烟草行业举着“文化传统”的挡箭牌,国外的烟草企业则诉诸于法律。

  世界经验表明,让烟草行业主管部门主导控烟,是与虎谋皮,这种局面必须改变。中国控烟进程一直缓慢,控烟工作顶层设计难逃干系。国家烟草专卖局和中国烟草总公司是“一套人马两套牌子”。负责卖烟的又是控烟的,烟盒上印警示图片这种举手之劳的控烟方式一直不能实施,就不足为怪了。

  纵观世界控烟工作成效不错的国家,都是由卫生部门主导控烟。必须明确把与烟草有利益相关的部门排除在控烟工作之外,强调政府、非政府组织等通力合作。宁愿跟非政府组织合作也不能和财大气粗的烟草公司合作。因为烟草业的利益与公共卫生利益之间存在根本和无法和解的冲突。

  截止2012年底,仅财政部就投入了600亿控烟资金,却几乎打了水漂;而极其有效,且无需额外投入的警示图片却被以各种理由搁置。这是“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幌子能糊弄得过去的吗?

 

控烟一张图

查看更多
投诉实时地图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1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