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控烟协会和北京晚报主办,中国癌症基金会和朝阳医院协办的首届“北京戒烟冬令营”正式结束;从2月28日起到今天整整走过6个月的历程。按照6个月持续不再吸烟作为成功戒烟的标准,全体营员迎来了冬令营结营在夏季的总结会。
该总结会的目标和全市戒烟大赛要求一样,即对所有声称戒烟成功者进行检查测,经可丁宁检测合格的营员,控烟协会将把参加冬令营的880元作为奖励一次性发还给每一位营员,并授予“戒烟标兵”的光荣称号。他们也将成为北京戒烟大赛的第一批获胜者,提前跨入全市戒烟大赛抽奖名单。
首届戒烟冬令营是采取医学团体干预法进行的,协会用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动员其报名者参加戒烟冬令营活动。18名相互不认识的北京普通居民自发地走到一起,要实现一个共同的愿望,“我要戒烟”。但几乎所有的参与者都抱着忐忑的心情和怀疑的态度参与活动。第一天冬令营的组织者告诉大家,“来参加冬令营是做戒烟准备,不要求你立即戒烟。戒烟的时间在冬令营结束后由每个人自己决定,并在冬令营微信群公告”。这下才使这些老烟枪放下了警惕的心理,积极地投入到每个活动之中。
从冬令营分组设计小组的旗帜和口号,到全营收缴卷烟,吸烟者可申请吸烟并作数量记录;从认识烟草危害,参与猪肺吸烟实验,到医生药物干预讲座和戒烟成功者的经验分享。两组成员的现场交流和讨论。吸烟多的组向吸烟少的组按照烟量捐献红包,哪怕一元钱也要争个脸红脖粗;组间竞争激烈。后期开始编排戒烟小品,创作戒烟公益广告脚本。一个个不是编导的吸烟者编排的戒烟脚本入木三分,让大家耳目一新。协会授予全体营员控烟志愿者称号。
冬令营现场结束后,全体营员进入到戒烟期和巩固期。朝阳医院戒烟门诊的医生担负起医学干预和个体咨询的责任。在冬令营微信群中,大家诉说着吃药降低烟瘾攻心的感受,明确表态自己从哪天开始戒烟的决心。几乎每天大家都在微信上见面,互致问候和互相鼓励,成为了一个相互支持的强大的戒烟群体。3个月时,协会召集全体营员的测试显示,14名营员成功戒烟,其中一位吸烟70年的九旬老翁也戒烟成功,成功率几乎达到80%,远远超过药物戒烟50%和个人干戒5%的成功率。
通过戒烟冬令营的活动,我们发现,戒烟对于每个有戒烟愿望的个人来讲是十分困难的。但团体的力量大于个人,吸烟是一种社会行为,改变这种行为也还需要社会的力量,需要一群有戒烟愿望的人的相互支持。所以戒烟不能一个人偷偷的戒,要找到志同道合者一起戒才可能够取得成功。但对于吸烟成瘾性高的患者,药物治疗对于降低烟瘾的侵蚀也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医生们常说,戒烟者建立的戒烟决心和毅力是最重要的决定性力量,是不断巩固和发展这个决心还是复吸,取决于你自己周围最近的人是来帮助你戒烟还是帮助你复吸的态度来决定的。
戒烟冬令营的成功为北京市戒烟大赛的参赛者提供了学习的样本。在大赛进入到戒烟行动阶段时,14位普通戒烟成功者的经验展现出来,可以成为大赛助推的榜样。希望8200名戒烟大赛报名者也能取得戒烟成功,积极的参与大赛戒烟微信群,那些活跃在戒烟群内的人,与戒烟医生最近的那些人,周边有戒烟氛围的人,最可能成为各自单位的戒烟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