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控烟条例最新修改草案引争议:室内吸烟室是否该保留?

更新时间:2017-12-15 09:41:29    点击次数:1705次    字号: 大号 中号 小号

       日前,最新一版《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修订草案正在向上海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征求意见,值得注意的是,相比此前上海市卫计委提交的草案,最新版对室内全面禁烟开了个口子——拟保留室内吸烟室。

  据东方网报道,草案在原先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增加了两段内容,即“旅馆客房应当设置专门的非吸烟住宿楼层或者客房,鼓励旅馆经营者将旅馆客房设立为全面禁止吸烟区域。”以及“机场、铁路客运站、港口客运站以及有条件的室内工作场所,可以设置具有独立通风系统且符合安全标准的吸烟室。”

  《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10年3月1日正式实施,是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在我国生效后,中国大陆第一部由省级人大颁布的控烟法规。《条例》规定餐饮场所、娱乐场所、旅馆某些公共场所可以设置吸烟区(室),对于工作场所则规定国家机关所在建筑物内的公共活动区域禁止吸烟等。

  中国是《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第77个签约国,承诺将在《公约》生效后的五年内,即从2011年1月9日起,在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近年来北京深圳等国内其他城市无烟立法步伐明显加快,上海也将《条例》修订列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2016年立法计划正式项目。据《解放日报》报道,4月6日,上海市人大举行控烟立法联合调研启动会。就上海市卫计委提交的《条例》修订草案来看,上海市有望在今年年内实现室内全面禁烟。

  今年3月,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控烟研究中心成立,上海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李忠阳曾在成立仪式上曾透露:本次修订在现行《条例》基本框架的基础上,根据《公约》第八条的核心精神,重点的思路是:第一,实现本市室内全面禁烟。即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止吸烟,并取消吸烟(区)室的设置。第二,坚持多部门执法。在综合考虑各行政管理部门执法力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与权限。第三,教育与惩戒并重。进一步突出场所管理主体和吸烟者的责任,优化处罚程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执法效率,提高违法成本。

  但是令人意外的是,最新提交的修改意见却保留了室内吸烟室,于是这一被称为“开天窗”式的修改引起各方高度关注和争议。

  在不影响其他人的情况下,是否可以在室内设置符合“安全暴露”的吸烟室?

  据《文汇报》报道,多位代表委员都认为,这在现行的情况下并不可行。上海市政协委员陈瑛表示,要达到室内吸烟室无害,必须在建筑设计之初就对烟道有所设计,成本比较高。“由于成本因素,国外的机场等单位一般都很少申请室内吸烟室。在国内,一旦法规开了口子,按照现有设计进行吸烟室改造的可行性微乎其微。”

  事实上,研究表明,室内吸烟室的设置需要达到一定技术标准和通风条件。

  在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控烟研究中心5月4日举办的讨论会上,控烟NGO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宜群介绍,在香港进行控烟立法时,香港卫生署委托香港科技大学曾专门组织了“吸烟房的技术可行性研究”,香港立法会卫生事务委员会2009年在立法会听证会上专门对此做了听证。一个容纳12人的室内吸烟房若要达到“完全无害”的条件,必须具有独立通风系统的、有两层自动关闭推拉门,并保持5个帕斯卡负压,每人每秒33公升的新鲜空气通风量(相当于普通办公室的3倍)。

  复旦大学控烟研究中心主任郑频频则指出,香港该研究发现,当有人进出时,仍然无法防止烟草烟雾泄露到其他房间。而且即使在吸烟已停止5个小时以后,吸烟室内的烟草烟雾示踪浓度仍然非常高,吸烟室内残留的尼古丁水平也仍然处于高水平。

  据《文汇报》报道,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疾控中心主任吴凡认为,二手烟不存在所谓的“安全暴露”水平。上海市卫计委专家也明确表示,当前所有室内吸烟室(区、点)对保护非吸烟者的健康没有任何作用。

  郑频频对此表示认同:“吸烟室看上去各得其所,事实恰恰相反。”她曾对上海汽车站、上海南站和上海站进行吸烟室内外PM2.5监测。结果显示:车站吸烟室内PM2.5浓度为室外的300倍,严重危害吸烟者健康;吸烟室并不能有效保护非吸烟者的健康,在距离吸烟室5米处测定,PM2.5的浓度仍然是不吸烟室的18倍。

  在5月5日由上海司法研究所和上海市律师协会举办的研讨会上,华东政法大学教授、社会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邹荣指出,控烟立法的目的应是保证非吸烟者不受烟草烟雾的干扰,可能干扰他人的场合应该禁止吸烟。他表示赞成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但对于机场、旅馆客房等地,是否应该保留经营者的选择权利?”同时,他对于室内全面禁烟在执法方面的的可行性也提出了质疑。

  北京首都机场爱卫办主任赵勇提供了无烟机场的实践经验。他在今日的研讨会上介绍,北京首都机场在北京控烟条例即将制定时,尝试关闭机场吸烟室,后来又不得不开放。在北京控烟条例草案对外征求公众意见时,首都机场还曾写信给北京市人大,试图保留机场吸烟室。“北京市人大两次来机场调研,禁烟到态度很坚决,一点儿没留余地。”

  赵勇说,起初首都机场压力很大,但在号称“最严”控烟条例正式出台后,机场成立了控烟领导小组,加强控烟宣传,举办控烟培训,并组织了控烟巡察队,最终实现了无烟机场的目标,目前为止没有重开吸烟室的打算。他透露,首都机场在控烟条例出台前后,还曾给北京市卫计委写报告,打算在室外建立吸烟室。但建好的几个室外吸烟室始终没有启用,现在看来已无启用必要,遂改为餐饮点,反而为机场带来经济效益。

  郑频频则认为,机场设置吸烟室难以做到技术方面的规定,更为执行带来障碍,因为必须确保吸烟室的装置时刻运转。她指出,国际经验表明,机场无烟具备可行性,在美国最繁忙的35个机场中,有27个是全面无烟机场。

  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控烟研究中心还向界面新闻介绍,无论放眼国际还是着眼国内,包括上海本土证据都证明全面无烟环境具有可行性。在国内,无论是北京、深圳、青岛、哈尔滨等都已经实施全面无烟的法律。从控烟角度来说,北京、深圳、青岛等城市已经远远走在上海前面。如果上海还不抓紧机会赶上,就真正落后了。

  此外,上海市实施全面无烟的环境符合民意。2015年上海市统计局通过电话调查发现,95%的市民支持上海控烟条例修订;2016年借助上海发布的微信平台4万多网友参与的调查表明,93%支持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全面无烟。上面的数据是无烟立法的民意和基础。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曾在800多名国内外宾馆客人中做过调查,近八成宾客赞同上海完全无烟,并认为这是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举措。

  对于上海控烟条例的修订,世界卫生组织也表达了关切。在5月4日的控烟讨论会上,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控烟和媒体传播高级顾问潘洁兰通过视频连线表示,世界卫生组织将积极协助上海推进室内全面无烟修法。



控烟一张图

查看更多
投诉实时地图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144号